诈骗手法频出,如何避免“钓鱼网站”陷阱?
诈骗手法日新月异,不法分子费尽心机,通过各种手段窃取个人信息。最近,一份关于“2023最新社保补助资金管理办法”的虚假文档在私下流传,内含一个“二维码”诱导人们扫码办理,却是一个“钓鱼网站”。一旦点击,就可能泄露个人信息。那么,如何防范这类“钓鱼网站”呢?
什么是“钓鱼网站”?
“钓鱼网站”是欺骗用户的虚假网站,它的页面与真实网站几乎一样,但通常只有一个或几个页面,是互联网中常见的诈骗方式。这类网站通常伪装成银行及电子商务网站,窃取用户提交的银行账号、密码等私密信息。
如何防范“钓鱼网站”?
- 查验“可信网站”:通过第三方网站身份诚信认证辨别网站真实性。不少网站已在首页安装了“可信网站”标识,帮助网民判断网站的真实性。
- 核对网站域名:假冒网站通常与真实网站有细微差别,比如域名中的英文字母“I”可能被替换为数字“1”,“CCTV”可能被改为“CCYV”或“CCTV-VIP”等。
- 比较网站内容:假冒网站上的字体样式可能不一致,并且模糊不清。点击栏目或图片中的链接,看是否能打开,以此判断网站的真伪。
- 查询网站备案:通过ICP备案可以查询网站的基本情况、网站拥有者的情况。对于没有合法备案的非经营性网站或没有取得ICP许可证的经营性网站,将依法处理。
- 查看安全证书: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通常应用了可信证书,这类网站的网址是“https”打头的。如果网站不是“https”开头,应谨慎对待。
警方提醒:对不明网站链接和页面要提高警惕,特别是在被要求提供个人银行账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时,要谨慎对待,降低被骗风险。
来源:警民直通车上海
(注:以上内容中已包含原有图片,未做更改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