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类,作为餐桌上的常客,以其多样的烹饪方式和普遍的口感深受大众喜爱。我个人而言,对鱼肉情有独钟,各种口味几乎都能接受,除了糖醋鱼之外。
我国的四大家鱼——青鱼、鲢鱼、鳙鱼、草鱼,早已被人类驯化养殖。特别是鲢鱼和鳙鱼,堪称“喝水就长肉”,单次产卵量可达百万枚。然而,如此高产量且容易养殖的鱼类,为何未能成为人类的主要肉类来源呢?
“喝水就长肉”
四大家鱼中,青鱼和草鱼对饵料的需求较大,在天然环境中,若食物稀缺,它们的生长速度会大大受限(如某些山体水库)。而鲢鱼和鳙鱼,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。即使食物稀缺,它们生长得较慢,但肉质更为上乘,价格也相对较高,比如千岛湖和查干湖等地的鲢鳙鱼。
只要解决食物来源,鲢鱼和鳙鱼的生长几乎不受限制。它们属于滤食性鱼类,通过密集的鳃耙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、细菌、有机碎屑等作为食物。这种滤食方式使得它们“喝水就长肉”,生长速度与水质密切相关。
鲢鱼和鳙鱼在我国分布广泛,从南到北均有分布,主要栖息于江河、水库的上层,被称为“净水鱼”。它们能够净化水质,有助于控制水体中的藻类种群,避免水体富含营养化。
一次产卵百万枚
鳙鱼的雌性和雄性成熟年龄不同,雌鱼需4-5龄成熟,雄鱼则只需3龄。研究表明,雌性鳙鱼成熟后平均个体为8.5-11.4公斤,寿命可超过20年,体重甚至能超过50公斤;而雄性成熟较早,体重大约4-8公斤。
在4-7月的繁殖期,当水温达到18°时,它们会在流水的河道产卵。鳙鱼的产卵量惊人,10公斤重的雌性鳙鱼平均怀卵量为129.5万枚,一次产卵可达百万枚。若个体达到20甚至30公斤,产卵量更是能达到惊人的300万枚左右。
鲢鱼的个体相对较小,雌性需3龄成熟,雄性则只需2-3年。鲢鱼的产卵同样需要流水的环境,且成熟后每公斤的怀卵量为4-5万枚,绝对怀卵量为每公斤6-7万枚。
鱼类为何没能成为人类的主要肉食?
尽管鱼类生长迅速且产量大,但未能成为人类主要肉食的原因有三:一是古代认为捕鱼摸虾是不务正业,渔民生活并不富裕;二是养殖不易,缺乏合适的养殖场所;三是保存不易,古代保鲜设施差,鱼类难以长时间保存。此外,鱼类的鱼刺较多,也是影响它成为主流肉食的原因之一。
尽管鱼类有着诸多优点,但受限于这些因素,未能成为人类的主要肉食。不过,这并不妨碍我们对鱼肉的热爱和欣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