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入湖里区围里社,一个充满时尚元素、设计感浓厚、文化氛围浓郁的新空间映入眼帘。走进底蕴深厚的老街,大街小巷整洁美观,处处洋溢着潮流与诗意。这一场“城中村改造”试验,使得围里社焕发新生。曾经“脏乱差”的城市边缘地带,如今已转变为集时尚、文化、创意于一体的休闲娱乐、潮流消费新地标。
“这次改造,改得真好!”亲历围里社城中村改造全过程的居民陈友利给出了高分评价,“不仅电线、防水、排水等基础功能得到了提升,还打造了东围创意市集,休闲活动空间也更多更好了,将来汽车、电动车还有地方停、有地方充电,住在这里越来越舒心!”
这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,出发点都是老百姓。其核心理念是更新活化社区功能,改出宜居新面貌。社区办公电话成了“热线”,社区工作人员记录和梳理居民合理意见后,一项项整改、一项项落实。
湖里区启动了空间梳理和“四打通”工作,拆除了总面积1.7万平方米的277处违建,疏通了149处堵点,打通了110条道路,基本形成了城中村“安全、卫生、通畅、舒适”的道路交通系统。同时,对强电、道路、路灯、消防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造,重建了电力系统,拓宽翻修了道路,新建了智慧路灯平台等。
与其他城中村改造不同的是,围里社创新运用了“EPC+O”模式。该模式引入中建四局等公司组成联合体,开展投资运营,对市政公共配套设施、出租房统租统管及后期运营项目进行统筹规划,搭建了大物业服务及智慧城中村管理平台。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项目成本的显著降低,还开创了政府、村民与社会资本协同作战、资金共同分担的改造新模式,预计未来每年可节省财政资金156.8万元。
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围里社在推进旧改过程中充分考虑了“一老一小”等公共服务需求。他们通过“整合、提供、共享、复合”多种途径,以“存量+增量”的方式破解旧改空间难题。在围里社西里片区的建设中,他们将6000多平方米的违建及32个坟墓迁出,梳理出1.2万平方米空间。未来,这里将建成约222个机动车停车位及1个篮球场,并计划建成新能源机动车充电停车场,安装快充桩、慢充桩、洗车机等。
业态升级也是改造的一部分。在围里社东围创意市集中,已有20多家商铺、3个后备厢摊位,涵盖了咖啡、奶茶、中式和西式简餐、牛排、烧烤等多样化餐饮类型。同时,这里的老建筑也得到了改造和利用,比如陈振发宅变身纯阅读公益图书馆,陈鹤宅升级为社区网格工作室。危房将保持原有格局进行加固改造以及环境提升,打造成一处处新旧共生的休憩空间、文化客厅。
围里社,这个位于厦门本岛北部的社区,总面积约0.8平方公里,总建筑面积约102万平方米,出租房约3万套。辖区总人口约3.75万人,户籍人口约3200人,外来务工人员约3.43万人,外来人口占比达91.47%。如今,它已经成为一个集商业、文化、休闲为一体的社区,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。
“EPC+O”模式,即设计、采购、建设、运营一体化模式,是围里社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项目的创新点。该项目涵盖了商业集市、城中村外立面、地面改造、历史建筑修缮、停车场改造等多元业态,通过一体化管理提升区域的商业价值和居民生活质量,也为其他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提供了借鉴和样本。
(文/厦门日报记者 陆晓凤 庄筱婧 图/禾山街道 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