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号贩子现象:挂号、抢号与黑色产业链
在沈阳的医院门口,经常可以见到小卡片,声称能提供挂号、陪诊、预约检查等服务,甚至能优先就医。然而,这些分发卡片的人究竟是谁?他们是否能如卡片所言,提供这些服务?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?
宋先生是沈阳的一位患者家属,他在某医院门口也见过这种场景。号贩子们在医院大门前活动,低声询问是否需要挂号,并在等号区穿梭。
宋先生的家人因甲状腺疾病需要就医,但尝试了一周都没能在医院预约系统挂上号。由于担心病情延误,他找到了一个号贩子,并支付了200元。号贩子承诺在晚些时候发送挂号成功的截图,并提前预约了检查。
在就医过程中,宋先生发现号贩子的服务确实方便,避免了再次跑医院的麻烦。然而,他也意识到这种便捷背后隐藏的问题。
张先生也有类似的经历。他的父亲突发疾病,手术后需要定期复查,但由于医院号难挂,他不得不高价购买号贩子的号。
警方通过梳理各大医院挂号系统的流量数据,发现有人频繁访问医院挂号系统,访问频率远超过正常就医范围。这些“频繁访问”的号贩子,正是警方关注的重点。
号贩子的行为引起了警方和患者的疑惑。为什么普通患者挂不上号,号贩子却能轻易抢到号呢?原来,号贩子们为了抢号,专门进行了研究,并制作了加速软件,使得挂号过程仅需0.35秒,远超过普通患者的1分钟。
抓捕现场,电脑屏幕上显示出几十个预约界面同时操作,这就是号贩子快速抢号的秘密。
警方调查后发现,这些号贩子团伙之间人员交叉、相互串联,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恶意抢占号源,导致患者“一号难求”。
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取证,沈阳警方组织了600余名警力,开展了集中收网行动,成功抓捕了9个犯罪团伙、112名犯罪嫌疑人。
警方发现,这些号贩子通过科技手段抢占号源,侵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,也扰乱了医院正常的挂号秩序。目前,11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警方表示,他们正会同各大医院对他们的挂号系统进行风险管控,并建立警医联动机制,以遏制号贩子的死灰复燃,维护患者的利益。
尽管警方采取了措施,但号贩子现象仍然存在,提醒广大患者要警惕,避免受到欺诈。